河套 IT TALK 81:(原创)精准定位:探索室内定位技术的无限潜力(万字长文)

河套 IT TALK 81:(原创)精准定位:探索室内定位技术的无限潜力(万字长文)

1. 引言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GPS技术由美国国防部延展到民用市场开放,已经被广泛用于汽车、航空、航海导航等领域。现在除了GPS之外,包括我国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欧盟的伽利略系统、俄罗斯的格洛纳斯系统、以及印度的纳维卫星系统(NavIC)等,都在为全球用户提供位置服务。卫星定位导航成为了现代社会的一个重要技术里程碑,改变了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从地图导航到社交网络,卫星定位技术在其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然而,在室内环境下,卫星定位技术由于信号遮挡、反射、衰减等复杂原因,无法发挥定位作用和提供可靠的导航服务。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现代化的大型建筑不断涌现,人类的室内活动不管是从时间维度,还是空间维度,都远远高于户外活动。有些研究表明,现代人的室内活动时间已经超过70%,而在城市居民尤为明显。这种情况下,室内定位需求自然日益增高。而且室内定位已经不仅仅局限在对人的活动轨迹和定位要求。随着物联网、智能家居、工业4.0、智能仓储、和智能城市的诉求,以移动机器人为代表的室内定位也变得越来越迫切。

2. 室内定位——无法抗拒的诱惑

室内定位能够带来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

  • 提供更精准的室内导航和位置服务:室内定位技术可以让用户在室内环境中得到更精准、更便捷的导航和位置服务,不至于出现室外进入到楼宇内部,导航连续性发生中断,不用担心在高层建筑和复杂商圈中迷路或者找不到目的地,大型停车场找不到车。室内定位将提高用户体验和满意度,让用户更加方便快捷地找到他们所需要的信息或者服务。
  • 改善室内安全和监控:室内定位技术可以用于安防监控和人员管理,例如可以追踪医院、养老院或者工厂内的员工位置,保障他们的安全。
  • 促进商业活动和消费者行为分析:室内定位技术可以用于精准广告投放和营销策略制定,帮助企业提高效益和营收。同时,还可以用于消费者行为分析,了解消费者的行为习惯,为企业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服务。这种技术还可以结合虚拟现实技术,在消费者到达大型商圈场所,能快速了解周边位置商家的促销活动信息。
  • 提高生产效率和管理效益:室内定位技术可以用于工业制造领域的设备监测和安全管理,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和保障安全,减少生产成本。比如大型仓储物流系统,可以通过将机器人与室内定位系统相结合,机器人可以准确地获取自身的位置信息和目标货物的位置信息,并进行快速存储和提取货物的任务。

那么有这么多好处,为什么室内定位的生态发展仍然不理想呢?

3. 难以回避的复杂状况与挑战

因为室内定位和室外定位不同,面临非常复杂的状况和挑战:

  • 多径效应:室内环境往往充满了反射、衍射、干扰等,导致从信号源到接收器的信号路径变得错综复杂,这种现象被称为多径效应。多径效应使得信号难以准确地到达接收器,导致位置估计的误差增大。
  • 阴影效应:室内环境中有许多物体,如墙壁、家具、电器等,会阻挡或反射信号,导致信号遮挡、丢失或衰减、变弱,这种现象被称为阴影效应。阴影效应使得信号的强度和分布不均匀,从而影响室内定位的精度和可靠性。
  • 多样性和变化性:室内定位场景具有多样性和变化性,比如不同建筑物、建筑材料、楼层、房间、墙壁厚度等都会对信号传播和接收产生不同的影响。同时,人员走动、家具等因素的改变也会导致信号的变化,这些因素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影响信号的传播和反射,从而影响定位精度和可靠性,增加了室内定位的难度。
  • 信号干扰:室内环境中存在大量的无线信号源,如Wi-Fi、蓝牙、RFID等,这些信号源会产生干扰,使得定位信号受到干扰或遮挡,从而降低定位精度。
  • 穿透力和精度难于平衡:一般来说,频段越高,信号的传输距离和穿透力越低,但是信号的带宽和精度越高。这是由于高频信号的波长较短,容易被建筑物和障碍物阻挡,导致信号衰减和反射,从而影响信号的传输距离和穿透力。但是高频信号的波长较短,可以提供更高的时间分辨率,从而可以实现更高的定位精度。以毫米波为例,毫米波的频率通常在30 GHz至300 GHz之间,波长约为1 mm至10 mm。由于毫米波信号的波长非常短,所以毫米波可以提供非常高的定位精度,但是其传输距离和穿透力非常有限,需要部署更多的基站来覆盖一个区域。相比之下,低频信号如蓝牙和Zigbee可以传输较远距离,但是定位精度较低。所以这个平衡点是很难把握的。
  • 低功耗难于达成:在室内定位场景下,大部分定位设备都需要在低功耗模式下工作,以保证设备的长时间使用和可靠性。然而,低功耗模式通常会限制定位设备的传输功率和带宽,进而降低定位的精度和可靠性。

那么是否有解呢?答案是有解,但尚未有最优解,也就是说:室内定位目前的解决方案很多,但都有各自的优缺点。

4. 纷繁复杂的室内定位技术

那么当前室内定位到底有哪些可以采用的技术呢?从大的分类来看,室内定位可以分为:信号测量定位技术光学定位技术视觉图像识别定位惯性导航定位

信号测量定位技术是指通过测量接收到的室内信号(如Wi-Fi、蓝牙、Zigbee、地磁等)的强度、时间、相位、多普勒频移等参数,来推算出接收者的位置的一种技术。这种定位技术通过采集环境中的信号,对其进行处理和解析,利用统计学、数学模型和算法等方法,得到接收者所处的位置信息。通常包括三角测量、指纹定位、时差测量等技术。

光学定位技术是指利用光学、毫米波传感器或者光学标记,通过光和波的反射或者衍射等方式来定位室内目标的一种技术。这种技术通常需要安装光学传感器或者光学标记在室内场景中,并通过光学传感器采集数据来计算目标的位置。其中,光学标记可以是二维码、条形码、球形反射镜等,而光学传感器可以是相机、激光扫描仪等。通过将光学传感器和光学标记进行配对使用,可以实现室内目标的高精度定位和跟踪。常见的光学定位技术包括二维码定位、飞行时间定位、球形反射镜定位等。

视觉图像识别定位技术是一种通过使用摄像头或其他传感器采集室内环境中的图像或视频,并通过计算机视觉算法来识别和定位物体或人员的位置的技术。该技术通常需要先进行建模和训练,以便系统可以准确地识别特定的物体或人员,并将它们的位置与实际场景中的位置相对应。

惯性导航定位是指利用惯性测量单元(Inertial Measurement Unit,IMU)测量物体在空间中的加速度和角速度,然后根据运动学方程计算出物体在三维空间中的位置、速度和姿态等参数。在室内定位中,通常采用低成本的惯性测量单元,如加速度计和陀螺仪等,通过将测量值进行积分计算来得到物体的位置和姿态。由于惯性导航定位不需要与外部设备进行通信,因此可以实现独立定位,适用于某些特殊环境,如地下停车场和矿井等。

而且,不管是上述哪种室内定位技术,需要借助室内地图的信息,才能对室内的位置进行准确的定位。不同的定位技术可能使用不同的方法获取位置信息,但它们都需要将这些信息与室内地图进行匹配,以获得准确的位置数据。因此,建立高精度的3D室内地图是实现室内定位的关键。

接下来,我会分别针对上述几个关键技术展开来谈一下。

5. 信号测量定位技术

5.1 信号测量定位技术的基础技术能力

在当下,各种无线信号技术层出不穷,让人眼花缭乱。但不管是什么样的信号测量定位技术,都逃不开以下一些基础技术能力:

5.1.1 指纹测量技术

室内定位的指纹测量是一种基于信号强度指纹的室内定位技术。该技术通过在室内环境中收集无线信号强度值的指纹数据,以创建一个参考数据库。然后,在实时应用中,当设备移动时,定位设备会接收到同一区域的的不同信号强度值,这些值被记录下来,作为该位置的指纹数据。这些指纹数据随后存储在参考数据库中。在定位时,设备将收集到的信号强度值与参考数据库中的指纹数据进行比较和匹配,以确定设备的位置。指纹测量数据不一定局限于一种无线技术。可以使用Wi-Fi、5G、蓝牙、Zigbee等多种技术进行测量,将其整合成一个指纹数据集。这样可以提高定位的准确性和覆盖范围。整合数据的过程需要使用一些数据处理技术,例如融合、滤波等,以提高数据的质量和准确性。

5.1.2 三角定位

室内三角定位技术是一种基于测量接收器与多个已知信号源之间的距离或信号延迟,来计算接收器位置的技术。这种技术的原理是利用三角形的三个角和边之间的关系,根据接收器与多个信号源之间的距离或信号延迟,通过差分算法来计算接收器的位置。三角定位是一个泛指,指的是利用多个距离测量值来确定目标物体在平面或空间中的位置。一般来说,使用三个及以上测量点的距离或角度信息可以精确地计算目标的位置。定位点越多,定位精度可以相对提高,但也需要消耗更多的计算资源和测量成本。因此,在确定需要的精度范围后,需要权衡成本和精度要求来选择合适的定位点数量。当然计算接收器与多个信号源之间距离的方法有很多种,可以是信号强度、接收功率或时间差测量来计算。

  • 信号强度测量法:该方法基于信号传播过程中信号强度的衰减规律,通过接收器接收到的信号强度值来计算定位设备与信号源之间的距离。通过测量这些信号的接收功率或RSSI值(接收信号强度指示)使用已知的信号衰减模型来计算定位设备与信号源之间的距离。
  • 接收功率测量法:该方法是在信号源发送特定的信号时,由接收器测量该信号的接收功率来计算设备与信号源之间的距离。
  • 时间差测量法:该方法利用定位设备和信号源之间的信号传播速度以及两者之间的时间差来计算距离。时间差可以通过到达角度(AoA)技术实现。AoA涉及多个天线的使用,用于确定信号入射的角度。当信号到达接收器时,通过计算信号到达每个天线的时间差,可以确定信号入射的角度。

以上三个测量技术可以混用。实际上,使用多种技术可以提高定位精度和鲁棒性。例如,在使用时间差测量技术时,由于多径效应的影响,定位精度可能会受到影响。这时可以结合信号强度测量技术,通过信号强度分析来识别和抑制多径信号,从而提高定位精度和鲁棒性。类似的,结合多种技术可以有效地解决室内定位中的信号衰减、多径效应、噪声干扰等问题。

5.1.3 建模和信号处理技术

在室内导航信号测量技术中,统计学、数学模型和信号处理算法是非常重要的。至少需要考虑以下一些因素:

  • 多路径信号模型:在室内环境中,信号往往存在多条传播路径,这些路径的干扰和耗散会严重影响测量的精度。因此,需要建立多路径信号模型,以对多路径效应进行建模和消除。以预测信号在传播过程中的衰减情况,从而更准确地计算距离和定位坐标。
  • 统计建模:统计学建模是室内导航中的关键技术之一。需要对不同的信号特征进行建模,以提高测量的准确性和鲁棒性。
  • 数据融合:室内导航信号测量通常需要融合多个传感器的数据,以提高定位的精度和鲁棒性。数据融合需要考虑多个传感器之间的协同和互补性。
  • 位置估计:对于定位问题,需要建立数学模型来描述位置估计的过程。这需要考虑室内环境的复杂性和定位精度的要求。
  • 信号处理技术: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滤波、降噪、去除干扰等预处理操作,以提高定位精度和鲁棒性。
  • 时钟同步技术:在多个接收器和信号源之间进行时钟同步,以减小时钟误差对定位精度的影响。

以上指纹测量、三角定位和建模与信号处理技术,是在无线信号测量定位技术中广泛采用的。但具体到不同的无线技术,还是存在差异性:

5.2 不同信号测量技术的差异性

5.2.1 5G

5G技术的大带宽允许在室内环境下传输更多的数据,从而提供更准确的定位信息。5G技术提供低延迟的通信,可以实现实时的位置跟踪和反馈。5G的覆盖本身就是室外覆盖和室内覆盖相结合,因此更容易实现室外和室内的无缝切换。5G技术的频谱范围一般为24GHz至100GHz,比传统的Wi-Fi和蓝牙频段更高。这使得5G技术在室内定位方面具有更高的精度和可靠性。但是室内环境中的信号干扰和遮挡性不高。穿透力弱,需要单独部署额外的室内基站来增强室内覆盖。而且5G能耗高,需要更多的电力支持,因此相比其他技术在能耗上更加昂贵。

5.2.2 Wi-Fi

室内的Wi-Fi网络不仅可以作为一般网络基础设施,也可以利用其空间传播的路径损耗效应(pathloss)建立路径损耗模型,从而实现位置数据的解算。其优点是可以利用室内已经部署的Wi-Fi路由设备,无需额外部署。但是,如果场馆本身没有Wi-Fi设备,就需要额外部署。其缺点是由于室内空间结构比较复杂,无线电波在室内空间传播过程中还存在阴影效应(shadowing)和多路传播效应(multipath),无论是模型法还是指纹法,都很难建立能够真实反映室内空间的传播模型。因此,商用Wi-Fi室内定位系统的定位精度一般在15米到25米左右,具体依赖于室内已有的Wi-Fi设备数量及分布。

Wi-Fi定位技术有两种,一种是通过移动设备和三个无线网络接入点的无线信号强度,通过差分算法,来比较精准地对人和车辆的进行三角定位。另一种是事先记录巨量的确定位置点的信号强度,通过用新加入的设备的信号强度对比拥有巨量数据的数据库,来确定位置。优势:总精度较高,硬件成本低,传输速率高;可应用于实现复杂的大范围定位、监测和追踪任务。缺点:传输距离较短,功耗较高,一般是星型拓扑结构。

5.2.3 蓝牙

蓝牙室内无线信号测量技术是一种基于蓝牙低功耗技术实现的室内定位技术,主要包括蓝牙信号强度指示(RSSI)定位、蓝牙指纹定位、蓝牙角度估计等方法。其中,iBeacon是苹果公司推出的一种基于蓝牙低功耗技术的室内定位解决方案,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蓝牙室内无线信号测量技术具有低成本、易部署、兼容性好、功耗低、数据传输速度快等特点,可以实现对室内物体的定位、追踪和监测等功能。蓝牙室内无线信号测量技术使用的是2.4GHz频段,与Wi-Fi等无线通信技术共享同一频段。因此,在高密度的室内环境中,频谱争夺问题可能会影响蓝牙的定位精度和鲁棒性。

蓝牙室内定位技术的测量精度与蓝牙信号的接收强度相关。在理想情况下,蓝牙定位的测量精度可以达到2-4米。但实际上,蓝牙信号在室内的传播过程中受到多种干扰,如障碍物、多径效应等,因此精度可能会有所下降。蓝牙信号在穿透力方面相对较差,容易受到障碍物的干扰。

蓝牙室内定位技术相对于其他室内定位技术具有较好的鲁棒性。由于蓝牙信号可以实现多距离的判断,可以通过区分接收信号的距离,将室内环境进行分区,降低由于干扰和多径效应导致的误差。

iBeacon是苹果公司推出的一种基于蓝牙低功耗技术的无线室内定位技术,它主要由三部分组成:iBeacon发射器、接收设备和移动应用程序。iBeacon发射器是一种小型的电子设备,它能够向周围发送蓝牙信号,这些信号包含了iBeacon发射器的唯一标识符(UUID)、主要(Major)和次要(Minor)值以及发射器的信号强度(RSSI)等信息。

在室内定位方案中,部署一组iBeacon发射器并将它们放置在不同的位置,每个iBeacon发射器都会向周围发送蓝牙信号。接收设备可以通过扫描这些信号并获取它们的信号强度和标识符等信息来确定接收设备与iBeacon发射器之间的距离和相对位置。移动应用程序可以根据接收设备获取到的信号信息,结合预先建立好的地图数据,通过算法计算出移动设备的实时位置信息。

iBeacon的优点是成本低、安装简单、易于管理和维护,并且能够为用户提供高精度的室内定位服务。但是它也存在一些缺点,例如受到环境因素(如信号干扰、多路径衰减等)的影响,定位精度可能会受到影响;同时,由于iBeacon发射器需要被放置在室内的各个角落,因此在建立室内地图和部署iBeacon发射器时需要投入较高的人力和物力成本。

5.2.4 地磁

地磁室内定位技术利用地球磁场的变化进行定位,其频谱范围在几Hz到几十Hz之间。地磁定位适用于不需要高精度的室内场景,如室内导航和定位服务。地磁信号的信号覆盖范围广,能够穿透墙体等遮挡物,适用于室内环境中的跨房间定位。地磁定位的优势在于不受信道干扰的影响,但受到金属和磁性物质的影响较大。地磁信号的测量精度取决于传感器的质量和使用的算法,一般可以达到几米的定位精度。

5.2.5 UWB

UWB(Ultra-Wideband)技术定位是一种基于超宽带技术的室内定位方式,其原理是利用短脉冲信号在室内进行定位。UWB定位具有定位精度高、抗干扰能力强等优点,但需要在定位区域内部署一定数量的UWB发射器和接收器。UWB技术主要特点是其具有非常高的测量精度和极短的信号脉冲宽度。UWB技术的信号穿透力比较强,可以穿透混凝土、钢筋混凝土等材料,适合在复杂的室内环境中进行定位。UWB技术的频谱范围较宽,具有很好的抗干扰性,但需要考虑到与其他无线电设备的干扰问题。UWB技术主要应用于室内精确定位、安防监控等领域。

5.2.6 RFID

射频识别(英语: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缩写:RFID)是一种无线通信技术,可以通过无线电讯号识别特定目标并读写相关数据,而无需识别系统与特定目标之间建立机械或者光学接触。

无线电的信号是通过调成无线电频率的电磁场,把数据从附着在物品上的标签上传送出去,以自动辨识与追踪该物品。某些标签在识别时从识别器发出的电磁场中就可以得到能量,并不需要电池;也有标签本身拥有电源,并可以主动发出无线电波(调成无线电频率的电磁场)。标签包含了电子储存的信息,数米之内都可以识别。与条形码不同的是,射频标签不需要处在识别器视线之内,也可以嵌入被追踪物体之内。FID技术主要有低频(LF)、高频(HF)和超高频(UHF)三种频段,每个频段有不同的工作范围和穿透力。LF和HF频段的穿透力较差,但具有较高的测量精度和鲁棒性;UHF频段具有更远的工作距离和较好的穿透力,但精度和鲁棒性较差。RFID技术主要用于物品追踪和物流管理等领域。

总体而言,不同的无线信号测量技术在使用场景、频谱范围、测量精度、穿透力、鲁棒性等方面有着各自的优缺点。根据应用需求的不同,选择合适的技术可以有效提高室内定位的精度和可靠性。

6. 光学定位技术

在光学定位技术,往往需要通过光接收器,感知光学信号。这种信号可能是一直在那里的,也可能是通过信号接收方发射一种信号,然后根据反射情况来测量和感知周边状况。这里面有几个常见的技术:

6.1 二维码测量技术

二维码测量是光学室内定位技术的一种形式,通常使用摄像头捕捉二维码图像,通过解码来确定位置。在二维码中,包含了一些用于标识位置的信息,例如位置的坐标、编号、房间名称等。当用户在室内移动时,他们可以扫描不同位置的二维码来确定他们的位置。

二维码通常使用黑白像素的点阵编码表示。通过扫描二维码并识别编码,可以确定该二维码的位置,进而确定用户的位置。使用二维码测量技术时,需要在室内的不同位置放置二维码,以确保足够的覆盖范围。

相对于其他室内定位技术,二维码测量技术具有一定的优点。首先,使用二维码可以避免由于环境中的物体和信号干扰而导致的误差。其次,二维码可以轻松地部署在室内的各个位置,而不需要特殊的设备或传感器。同时,二维码的识别也比较容易,可以在普通的智能手机或平板电脑上进行。

波士顿动力的Spot机器狗就使用二维码测量技术进行巡检。事实上,这种技术可以被广泛应用于机器人导航和自动化巡检等领域。由于二维码可以在相机的视野内被快速准确地识别和定位,因此机器人可以使用它们来感知自己的位置和环境。这种技术的好处在于它不需要太多的设备或复杂的技术支持,只需要一个简单的相机或激光扫描仪就可以实现。同时,由于二维码可以灵活地部署和更新,因此这种技术非常适合用于需要频繁更改和调整的环境中。

这种技术不复杂,但二维码测量技术的局限性在于需要在室内放置大量的二维码,并且用户需要扫描每个位置的二维码以确定其位置。此外,在室内定位的精度方面,二维码测量技术通常无法与其他高级别的室内定位技术竞争。

6.2 飞行时间(ToF)

TOF(Time of Flight)技术是一种基于时间差的测量方法,用于测量信号从发射器发送到接收器的时间。但不同于其他时间差测量方法,TOF是通过发送脉冲信号并测量信号反射回来的时间来计算距离的。在室内定位中,TOF通常使用激光或者超声波脉冲作为信号源。这种技术可以在室内环境中提供较高的精度,但也存在一些局限性,如需要具有高精度时钟和快速计算能力等。

TOF技术的主要优势在于其精度和速度。由于TOF技术可以测量非常精确的距离,因此它非常适合需要高精度定位的应用。另外,由于TOF技术可以在非常短的时间内完成距离测量,因此它非常适合需要快速响应的应用。例如,TOF技术可以用于高速移动机器人或无人机的室内定位。和前面的二维码测量技术不同。在飞行时间测量技术中,往往是探索一个未知的空间。

ToF技术可以说是受到了蝙蝠定位的启发,但并不是直接模拟蝙蝠的仿生设计。蝙蝠利用超声波进行定位,通过发出超声波并计算反射回来的时间来确定目标的位置,这与ToF技术的基本原理类似。但是,ToF技术使用的信号通常是激光或LED光脉冲,而不是超声波。此外,ToF技术还利用光学系统来接收和处理信号,与蝙蝠的耳朵有所不同。

6.3 球形反射镜定位

球形反射镜定位是一种利用球形反射镜实现室内定位的技术。球形反射镜具有在几乎所有方向上反射光线的特性,因此它可以将从室内环境中的多个位置发射的光线聚焦到一个点上。这个点的位置可以根据反射镜的几何形状和光线的角度计算出来。

在球形反射镜定位系统中,通过在室内环境中放置多个发光标记,然后使用相机来观察这些标记的位置。这些标记的位置可以通过对它们在球形反射镜上的反射位置进行计算来确定。通过使用多个标记和相机,可以在三维空间中计算出相机的位置。

球形反射镜定位技术具有定位精度高、对室内环境要求低、不受光线干扰等优点。但同时,需要在室内环境中放置多个发光标记,增加了系统的复杂度和成本。

7. 视觉图像识别定位技术

其实前面提到的光学定位技术的二维码识别,也是广义上的视觉图像识别定位技术。但这里谈到的图像识别,主要是针对环境原本存在的设备或者人物的识别,而不是人为插入的图像二维码或条码。视觉图像识别定位需要有以下一下关键的技术:

1.物体识别:通过计算机视觉技术,将摄像头拍摄到的物体与预设的模型进行匹配,以确定这是什么物体,以及物体对应的位置。

2.物体跟踪:对于正在移动的物体,需要实时地进行跟踪,以确保其位置信息的准确性。

3.场景识别:对室内场景进行识别,包括墙壁、地面、家具等,以帮助确定相对位置。

4.相机标定:确定相机的内部和外部参数,以将图像中的点映射到实际世界中的位置。这里面包括对相机位置的感知,对相机动态姿态的感知,包括相机的旋转和平移。对相机镜头深度的感知,通过深度信息,来推断它们拍摄人物的三维位置和状况。

5.多图配准:将多张图像进行配准,以确定这些图所对应的共性人物在三维空间中的位置。

这些技术通常是相互关联的,需要结合使用才能实现高精度的室内定位。

当然,在室内定位中,还需要对移动人物进行识别。这里面就包括目标检测、特征提取、特征匹配。具体而言,以卷积神经网络(CNN)为代表的深度学习算法,在图像识别和分类中被大量的使用,与之相对应的大型数据集也是关键技术,但是对于室内定位而言,并不是本文应该重点关注的话题,因此不再展开讨论。

8. 惯性导航室内定位技术

惯性导航室内定位技术是通过测量设备自身的运动状态(如加速度和角速度)来计算设备在室内空间中的位置和方向。这种技术基于惯性传感器,例如加速度计和陀螺仪等,它们能够测量设备在三个维度上的加速度和旋转速率。通过对这些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可以得出设备在室内空间中的运动轨迹,并计算出其位置和方向。

需要注意的是,惯性导航技术并不像其他技术一样依赖于外部环境的信号,因此其定位精度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漂移。为了弥补这一点,常常需要和其他技术如指纹测量、光学定位等相结合,以提高定位的精度和稳定性。

惯性导航室内定位技术严重依赖于传感器本身的精度。传感器的精度越高,定位的精度就越高。为了减少误差和漂移,需要将多个传感器的数据进行融合。一般采用卡尔曼滤波等算法,将加速度计和陀螺仪的数据进行融合,同时结合其他传感器数据,如地磁传感器、气压计等。

惯性传感器在物体运动时会受到地球重力、地球自转和地磁场等因素的影响,因此需要对传感器测量的数据进行姿态解算,得出物体的真实方向。

不过惯性导航室内定位技术有一个最基础的问题:如何确定初始位置?惯性传感器计算的是相对值,而不是绝对值,所以精准标识初识位置就很重要。所以惯性导航室内定位往往要依赖于前述的其他定位技术来确定初始位置的前提下,再进行后续的相对位置的导航操作。

9. 3D室内地图

我们知道,不管是什么室内定位技术,没有地图,那就是无源之水,再好的技术也没有办法施展。建立高精度的3D室内地图是实现室内定位的关键。

9.1 3D扫描技术

建立高精度的3D室内地图需要使用专业的3D扫描设备和软件,以获取室内环境的准确形状和细节。以下是一些常用的工具和方法:

激光扫描:使用激光扫描仪进行扫描可以获取高精度的室内地图。激光扫描技术可以快速捕捉大量数据,并精确地绘制出环境中的物体和结构。这些扫描设备可以采集大量点云数据,然后使用专业软件将数据转换为3D模型。

立体摄影:这种方法可以使用普通相机或专业的立体摄影设备。通过拍摄多张图片,然后使用专业软件将这些图像组合在一起,可以创建准确的3D模型。这种方法适用于较小的室内空间,但需要较长的处理时间和高度准确的测量。

结构光扫描:结构光扫描是一种使用结构光模式的3D扫描技术。使用这种方法,一台投射结构光的扫描仪可以扫描物体表面,并通过计算光线投射的变形来创建3D模型。这种方法可以快速获取高精度的数据,但可能需要多次扫描以捕捉室内环境的整体形状。

9.2 建图算法

无论采用何种方法,建立高精度的3D室内地图需要使用专业软件来处理和组织收集到的数据。这些软件可以将3D模型进行纠正,去噪,细节增强,数据对齐和处理,生成高精度的室内地图。根据室内结构和特征,构建出高精度的3D地图。建图算法可以采用多种方法,如SLAM(同时定位与地图构建)算法、点云配准算法等。

SLAM(Simultaneous Localization and Mapping)算法是一种在未知环境中同时进行机器人定位和建图的算法。SLAM算法一般分为基于滤波的方法和基于图优化的方法。其中基于滤波的方法包括扩展卡尔曼滤波(EKF)和粒子滤波(PF)等,基于图优化的方法则包括因子图优化、图SLAM等。

点云配准算法是在3D点云数据的基础上进行匹配和配准,将多个局部的点云数据拼接成一个完整的点云模型。点云配准算法可以分为两类:基于特征点的配准算法和基于全局优化的配准算法。基于特征点的配准算法通过提取点云中的特征点,计算特征描述子,并利用描述子进行匹配和配准。基于全局优化的配准算法则是基于点云间的几何约束,例如平移、旋转、缩放等,利用优化算法进行最优的匹配和配准。

SLAM算法和点云配准算法都是室内建筑3D扫描中常用的技术手段,通过SLAM算法可以建立起机器人在未知环境中的运动轨迹和环境地图,而通过点云配准算法可以将多个局部的点云数据拼接成一个完整的点云模型,从而实现对室内建筑的高精度3D扫描。需要注意的是,不同传感器之间的数据格式可能不同,需要先将数据进行预处理和标准化。同时,由于室内环境中存在很多细节和噪声,需要使用一些去噪和滤波算法对数据进行处理,提高室内定位的精度和鲁棒性。

9.3 数据管理技术

建图还不够,因为还要对建好的3D地图进行数据标注。如房间编号、电器设备位置等,需要使用标注技术将这些信息添加到地图中。随着室内结构和设备的不断变化,3D地图需要进行定期更新和维护,以保证其准确性和可用性。高精度的3D地图数据量巨大,需要使用高效的存储和管理方式,以便于后续的更新和维护。同时,高精度的3D地图数据包含室内的各种信息,如结构、设备位置、人员位置等,需要采取安全措施,保护数据的机密性和隐私性。

10. 展望室内定位技术的未来

以上,我们介绍了室内定位技术的各种子类,以及各种子类之间的差别。但正如开头所描述的。尽管技术很多,但是往往都不完美,有的需要相互配合,有的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相信作为当今互联网和物联网时代不可或缺的技术之一,随着室内空间和定位服务需求的不断增加,室内定位技术也一定会不断地发展和完善。我能看到的,室内定位技术至少在如下几个方面还需要提升和改进。

10.1 更加精准的定位精度

目前,室内定位技术的定位精度已经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但是仍然有一定的误差。未来,随着各种新技术的引入,比如深度学习、人工智能等,定位精度将进一步提升。另外,室内定位技术将与其他传感器技术相结合,比如声音识别、温度控制、光线感应等,来提高定位的准确性。

10.2 更加广泛的应用场景

目前,室内定位技术主要应用于商场、医院、机场等室内场所,未来,室内定位技术将更加广泛地应用于各种场景,比如工厂、学校、酒店等,可以帮助人们更加高效地进行生产、学习、工作和娱乐。

 10.3 更加个性化的服务

未来,室内定位技术将可以根据用户的个人喜好、习惯等信息,为用户提供更加个性化的服务。比如,在商场中,可以根据用户的购物历史和偏好,提供更加精准的商品推荐;在酒店中,可以根据用户的偏好提供定制化的客房服务等。

10.4 更加低功耗的设备

目前,室内定位技术需要使用一些较大功耗的设备,比如Wi-Fi路由器、Beacon等。未来,室内定位技术将会出现更加低功耗的设备,比如基于压电材料的Beacon,这些设备将更加节能环保,并且更加适合于大规模的部署。

10.5 更加安全的定位服务

随着室内定位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安全性问题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未来,室内定位技术将会更加注重安全性的问题,比如加密传输、信息保护等,以确保用户的隐私和安全。

10.6 室内室外地图的无缝连接

随着室内定位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许多公司和机构已经开始将室内地图纳入到室外地图中,实现室内外地图的无缝连接。这种趋势将会在未来进一步加强,成为一个主流的发展方向。

一方面,室内地图和室外地图都是基于地图的技术,因此它们之间本身就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和关联性。此外,随着物联网技术的普及和人们对空间信息的需求日益增加,室内地图的精度和细节也会逐渐提高,从而更加适合与室外地图进行整合。

另一方面,室内外地图的无缝连接将会给用户带来更好的使用体验和服务。例如,当用户在室内使用定位服务时,室内地图可以通过无缝连接的方式将用户的位置信息与室外地图相匹配,从而为用户提供更加全面和准确的导航和服务。此外,室内外地图的无缝连接还可以为企业和商家提供更多的商业机会,例如在室内地图中为用户提供室外商家的优惠和推广信息。

相信随着室内定位技术在以上几个方面愈加成熟,在未来的发展中,将会涌现更多的创新应用和商业机会,为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更多便利和价值。